《天下3》官方论坛

标题: 【太虚文化】道德真经篇 [打印本页]

作者: 谢眺    时间: 2012-1-23 04:29
标题: 【太虚文化】道德真经篇
首先,壬辰龍年快樂,本人好久沒出現了。
游戲是用來玩的,但玩和學并不沖突,玩字的異體字就有種寫法為“翫”,左邊就是學習的“習”。
想必對太虛觀有感情的道友本身也對道家及道教有一定的興趣,不妨借此機會了解一二。
將道字引申為哲學,老子是第一人,而迄今可考資料無非一本五千字《道德真經》。
五千字,相當于章回體小說一回的字數而已,卻開創了一個流派,可見其言簡意賅。
此帖將就真經所言,逐一漫談,盡量結合各位熟悉的事物列舉。
本人修行尚淺,權且拋磚引玉,還望有識之士共同討論,不吝賜教。

謝靈運
中元四七〇九年元月一日
作者: 谢眺    时间: 2012-1-23 04:54
不好意思,刚才忘切换了,为了照顾观众我还是尽量用简化字。
不废话了,真经首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都听过。说白了就是,能说出来的道理就不是永恒的真理;事物可以叫出来的名称并不是它永恒的名字。英国诗人雪莱有句诗比这两句更明白“除了变,一切都不能长久。”我们了解了天地,知道天地都不可能长久,继而又知道了宇宙,所以宇宙也不得长久,每一个命名都赋予了一个期限。

当然,老子说的是事实,不是拿来吓唬人让人颓废悲观,虽然没有永恒的真理,但可以有适用范围。就好比你不可能爱一个人一万年,但完全可以爱到你死的那天,因此凡是拿一切都会变这条规律背叛爱情的都是流氓。所以天下其实有很多永恒的事情,也有很多名字可以铭记一生,习道者重视此生,会让自己当下的人生活得完美精彩,其原因就是死后的事是谁也控制不了的。这和佛家不同,佛家四谛苦集灭道,首一字便言人生之苦,死后才得极乐。

习道的追求,乃是追寻现世的快乐,并且是不会乐极生悲的那种快乐,有道者可以明白很多事,坦然而超脱,但必须是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


謝靈運
中元四七〇九年元月一日
作者: 道爷跟你拼啦    时间: 2012-1-23 10:19
插下
你把道德经的标点符号全部去掉!
现在给的标点全是错的
完全曲解了道德经的本意!
你能自己标出标点的时候再来讲吧
要不就讲《易经》
看看曾仕强先生的《易经》讲解视频
道德经不要随便讲,误人子弟是大罪!
作者: 龙游踏尘    时间: 2012-1-23 12:53
以前挖过不少道藏看……
作者: 太虚因为撸太多    时间: 2012-1-23 14:27
原帖由 道爷跟你拼啦 于 23-1-2012 10:19 发表
插下
你把道德经的标点符号全部去掉!
现在给的标点全是错的
完全曲解了道德经的本意!
你能自己标出标点的时候再来讲吧
要不就讲《易经》
看看曾仕强先生的《易经》讲解视频
道德经不要随便讲,误人子弟是大 ...
这个得顶一下.......
作者: 羽毛魍魉    时间: 2012-1-23 14:51
标题: 二楼是喷子当习惯了的人……何必在乎标点呢
你果然是…国学热爱者。
怎么老把自己称为他呢?谢灵运。

[ 本帖最后由 羽毛魍魉 于 2012-1-23 14:54 编辑 ]
作者: 东方君寻    时间: 2012-1-23 15:01
我靠,谢公复活了?我了个去,貌似有点儿味道
作者: flyawayf    时间: 2012-1-23 15:33
原帖由 谢眺 于 2012-1-23 04:54 发表
不好意思,刚才忘切换了,为了照顾观众我还是尽量用简化字。
不废话了,真经首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都听过。说白了就是,能说出来的道理就不是永恒的真理;事物可以叫出来的名称并不是它永恒 ...
这是中国哲学教科书上的,简而言之,道家重长生,佛家重轮回。记得分清道家和道教哦,亲
作者: flyawayf    时间: 2012-1-23 15:35
原帖由 道爷跟你拼啦 于 2012-1-23 10:19 发表
插下
你把道德经的标点符号全部去掉!
现在给的标点全是错的
完全曲解了道德经的本意!
你能自己标出标点的时候再来讲吧
要不就讲《易经》
看看曾仕强先生的《易经》讲解视频
道德经不要随便讲,误人子弟是大 ...
曾仕强先生的视频可以作为向导,但是自己研究下去会有不同的见解啊。
作者: 缘妙丶    时间: 2012-1-23 15:40
偶来看看
作者: 墨歌    时间: 2012-1-23 16: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谢眺    时间: 2012-1-23 17:34
标题: 回复 3# 的帖子
第一帖我忘了简化正体字了,所以可能引起误解,抱歉了,我再简单说一下,开帖仅为漫谈,就和大话西游的大话一样,无非是希望各位通过游戏能够多读书,多讨论,人人都是平等的,也不存在谁给谁讲道理之说。

至于您说的标点,这其实是小事,真经原本更不靠谱,绝非错几个标点那么简单,鲁鱼亥豕、错简缺字之处不胜枚举,但大意尚在,也没必要因噎废食吧。何况古文只有句读,不识句读的都是现代人,点出标点也是为了让现代人看得舒服一些,仅供参考。

至于易经本人并不熟悉,毕竟本人难有闲暇时间研习儒家经典,还望您多赐教。
作者: 谢眺    时间: 2012-1-23 18:29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颜回    时间: 2012-1-23 20:31
内容……
作者: fy5zhi201314    时间: 2012-1-23 21:06
做好事不留名
作者: h450248224    时间: 2012-1-24 01:57
顶一个~~
有意思有意思...
作者: 冫靑詩丶如烟    时间: 2012-1-24 02:52
- -. 这样的内涵帖,贫道作为一个见解有点异端的人就不好多作评论了,按个手印找存在感~
作者: 落叶丶飘零    时间: 2012-1-24 12:03
内涵贴啊,不错,占个坑有空看
作者: 阿弥陀了个佛    时间: 2012-1-24 18:26
坐等楼主和各路大神探讨。
作者: 颜回    时间: 2012-1-26 20:23
内容……
作者: 谢眺    时间: 2012-1-27 23:41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当你开始追求一个女人的时候,你追求的并不是此人,因为你不知其妙(奥妙),仅识其徼(外在),你希望拥有她而已。实际上,她和其它人有什么区别你是说不清楚的,你追求的是带有限定条件的“拥有”。而多年的和谐夫妻谈不上拥有或占有,他们互相通心,即使有看起来比对方更好的人也不足以打动,因为他们已得其妙。

追求名相的就会得到名相,得到的是“有”,是可述可感的东西;求道者,得到的是“无”,不可述,不可感,因为道没有边缘(徼),无容器支撑,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内涵。当然,追求有或无并无贵贱之分,这只不过是两种方式,只要人在生存,就会有“有无”之分(有无相生)。“有”的人会笑他人“无”,“无”的人会笑他人“有”,这也不过是从不同角度看待人生存的方式罢了。道不是无,不是有,而老子让我们知道有和无,却不可执著于有和无。
作者: 云雾雨    时间: 2012-1-28 00:37
这个太有深度了 很大
作者: 谢眺    时间: 2012-2-1 01:02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两者指有无,有与无皆出自道,但不同名。它们都属于玄,人们在探寻玄的过程中,就像打开一层一层门一样,会看到其中的奥妙。

玄是什么?本意是黑中带红的颜色。黑色为极静之色,红色为极动之色,这两种颜色是华夏的代表颜色,所以曾经汉族的祭服颜色就是黑红二色相配。放大了看,黑色是浩淼的宇宙,红色是孕育生命的太阳,因此玄作为色彩本身就是一种象征。古人早就说天玄地黄,这里仅仅把玄作为黑色,实际上玄象征的不仅是天,它是包含天地万物的,它本身就是某个角度的道。因此后期以真经为基本教义的道教也被称为玄门。

玄之又玄,后人把这个作为听不懂人说话的一句成语给神化了,实际上这句话很简单,因为它根本没讲方法,只说了一个现象,就是万物没有穷极。俄罗斯套娃想必都知道,打开一个,又套着一个,所谓的玄中之妙就是一个永远开不完的俄罗斯套娃。如果一个人一直在开俄罗斯套娃,他自然对这套娃的妙越知道越多,但同时由于套娃越来越小他所得到的也就越来越少,因此玄之又玄的作法,看似求道,实则已经变为对名相的追求,得玄机者可得名,但并未得道。如果修道只是拆套娃、码板儿砖、练级打怪兽这样,那道岂不是谁都可修成了。

謝靈運
中元四七〇九年一月十日子
作者: 薛定谔的猫。    时间: 2012-2-1 11:29
道友你到底还是着了相了
作者: 一枕明月一枕秋    时间: 2012-2-1 14:02
谢灵运,噗!
作者: 谢眺    时间: 2012-2-10 16:36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首先老子绝对不会去讲真善美这种表层的东西,美做动词是喜欢的意思,这句是说,有一件东西天下人都喜欢,你再去追求它就会心生厌恶,自寻烦恼。比如歌剧图兰朵里面,有多少人为追求那位中国公主而丧生,这就是追天下之美的后果,有可能自己不觉得,但在旁人看来,下场一定不美;当然主人公最后当了驸马,这是改编成喜剧化的安排而已。

不过,也不能就由此说,追求天下人都不喜欢的,斯美已,这种美与恶,都并不是一个事物的本质,仅仅是人非要强加给某件事物的一个“名”,就好比地球本身无名,但人们非要管它叫“Earth”,也根本不经过人家的同意。举个更简单的例子,小时候去认害虫和益虫,觉得杀害虫就是天经地义,其实害与益完全是对人来讲的,脱离了人它们都是一样的昆虫,我们如果以人类的立场去“斩妖除魔”,那自己倒真是有几分魔性了。

下文的善,当然不是善良,是擅长的意思。也就是说如果某人擅长一件事,当其它人全都会了以后,他也就不再擅长了。因为美恶之念太多人有思维定势,所以这句是更进一步解释前句,对一项技能的擅长与否,完全是对比得出的,这种对比也是因人而生,因此善与不善,完全是人们自己说的,对比也就成了人与人的对比,脱离了事物的本质。难怪武侠小说里,争夺武林盟主的基本都不是武功最高强的,往往最厉害的是少林寺里的扫地僧人,因为他不与人去对比,这样也就更接近于习武的本质。

中元四七〇九年一月十九日申
作者: 弹指红颜老.    时间: 2012-2-10 16:59
道友这是哲学贴呦
我观弟子卧虎藏龙呀
作者: 落叶丶飘零    时间: 2012-2-11 00:40
继续占坑看
作者: www.mdxs    时间: 2012-2-11 09:40
标记,慢慢看
作者: 采恐龙的大蘑菇    时间: 2012-2-11 10:02
听讲·~~~~
开卷有益~~~
海纳百川才是真正的经典
作者: 羽毛魍魉    时间: 2012-2-11 12:23
黑不是水,红不是火吗?
作者: 谢眺    时间: 2012-2-20 21:46
原帖由 羽毛魍魉 于 2012-2-11 05:23 发表 黑不是水,红不是火吗?

不是这么解释的,我说黑红是为了方便理解,其实古籍里常说“玄衣纁裳”,这本身就是中国自古以来配色的经典制式,礼记里面详细讲过。
作者: 易水剑歌    时间: 2012-2-20 21:50
还有种说法: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作者: 易水剑歌    时间: 2012-2-20 21:52
其实不爱发表对古籍的理解,曲解的恶果很大,我不太敢冒险,真心佩服楼主的勇气。不过楼主看过《庄子》吗?
作者: 谢眺    时间: 2012-2-20 22:25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因为脱离事物本质的人太多了,所以老子又继续说了六个例子来解释,生怕人不明白。我先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给你一个人,问你是男是女,没有人答得出来;同时给你放一张奥黛丽·赫本的照片,你会说她是女的,那恭喜你,你真是个虔诚着了相的!其实赫本是个人……甭管男女还是太监人妖,它们的本质都是人。调制解调器就很难变成太监,这一点说白了都懂,但涉及到复杂问题,有太多人脱离了调制解调器的本质而去阉割之,并把骟过的调制解调器奉为其本质。

所以,〔有无相生〕有或者无,我们去直接判定没有意义,必须得站在生的角度,说俗了,有老婆还是没老婆,前提是你还活着。(难易相成)做一件事,容易还是难,得看做成没有,可以问问杨利伟上天转一圈难不难?但他肯定说不出来,已经成功的事情再去说难易有意义么?(长短相形)长或者短,没有参照物是不行的,所谓长短都是通过比较而人为限定的,只有它本身的形状是本质。(高下相倾)这一句继续说如何分高下,其实有个简单的物理实验讲虹吸现象,已经很好地解释了这句话。(音声相和)这里所谓“音”指的是人的声音,“声”指的是回响,试想古人在山谷中吟哦,然后听自己声音的回响,混合成一片,此时怎么会执著于哪个是自己的声音,哪个是回声?(前后相随)是前是后,完全是谁跟随谁的问题。秦始皇自称“始”,唐太宗宋太祖服气,难道夏启商汤能服气?前与后本身就是无稽之谈。

把“相”解释为相面的相,会发现其实这些都是一个意思。别看真经篇幅短,重要的地方解释起可比其它典籍还有耐心。

中元四七〇九年一月廿九日亥
作者: 谢眺    时间: 2012-2-20 22:38
原帖由 易水剑歌 于 2012-2-20 14:50 发表 还有种说法: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这么断句怎么解释呢?我觉得刚把有无提出来,又加进来一个没有解释过的欲,进度有点太快了;而且这么断句的话,后面的此两者好像就变成有欲和无欲了,也不好解释。
作者: 谢眺    时间: 2012-2-20 22:46
标题: 回复 34# 的帖子
古籍摆在那里,曲解的只是个人的看法而已,我觉得还不至于贻害众生,何况一家之辞别人也不会多当回事。南华真经很具象,看起来也很有人情味,字里行间经常有亮点,不过我看得可能不太系统,还望多交流。
作者: 谈笑鸿儒    时间: 2012-2-21 01:53
我们整个寝室都在研究这个!楼主给你推荐个人名字叫易水剑歌
作者: gu111235    时间: 2012-2-21 17:26
道德经本是德先道后的,先是从人伦道德的人性,现有了人性才能辩论道的奥义,世间万物的奥妙!他具有政治、军事、科学、哲学观!易经和庄子,只体现了哲学人性观念!老子徒弟也出了一本书天水生一貌似,首先庄子肯定阅读过这几本书的不然他的内容有和这几本书相似之处!
作者: 子晷    时间: 2012-2-21 18:15
我只是路过的。。。。前不久倒是学了几句道德经的德语翻译版= =
作者: 慕容沐风    时间: 2012-2-21 21:39

作者: 子晷    时间: 2012-2-23 13:17
Ja, naturlich. Es gibt eine Lextion uber Kulturebe Chinas. 没想到你也学了德语呀。。。
作者: 云無形    时间: 2012-2-23 13:27
占位  占位
作者: zi8zi    时间: 2012-2-23 13:35
和楼主的某些想法不谋而合




欢迎光临 《天下3》官方论坛 (https://tx3.neteas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