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3》官方论坛

标题: 无极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从太极八卦图说起 [打印本页]

作者: peng_zhenlin    时间: 2014-6-28 09:22
标题: 无极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从太极八卦图说起
本帖最后由 peng_zhenlin 于 2014-7-19 16:01 编辑

国学科普,融通万教!
先天太极八卦图 (, 下载次数: 13)

后天太极八卦图
(, 下载次数: 17)

从内往外看,化生万物(哲学上的“现象”);从外往内看,万物同源(哲学上的“本质”)。
上面的太极图是正体太极图,还有错体太极图:
(, 下载次数: 11)
鸿蒙初判,清气为阳,上升;浊气为阴,下降;所以太极图中阴鱼是动力,正体太极顺时针旋转,错体太极逆时针旋转。
先天图(先天太极八卦图)讲的是阴阳的对待与流行,后天图(后天太极八卦图)讲的是五行的对待与流行。这是两图的主要区别,也是为何先天图是“体”,后天图是“用”的原因。应用后天八卦,需要代入五行、九宫的内容,及五行旺相休囚。

八卦相连复归太极图
(, 下载次数: 10)

先天(伏羲)八卦衍生次序图:
(, 下载次数: 13)
上图有点瑕疵:少阴居西,象秋;少阳居东,象春(“易以天地准”,无论是古籍还是当代名家所说,若与自然规律、普遍真理相违,都是值得商榷的。)
无极若有,便非无极。 无极只在思绪中,无形无相,却又存在着。而太极是无极的实体化,阴阳是太极的变,变则生出不同,不同而求同。生生不息。(上图中用空心圆表征无极,只是便于理解)。《道德经》说:可道之道,非常道;可名之名,非常名。道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或者说,它的规律就是没有规律。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道家借“无极”指“道”。后佛学入华,沿用之。

先天八卦次第:
(, 下载次数: 16) 上图如果理解为二进制,以白格为1,黑格为0,则从左往右一次是(换算为十进制):0,1,2,3,4,5,6,7
乾者,天也,为7;其余映射七曜?七曜:日、月、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日,又名“太阳”,映射离火;月,又名“太阴”,映射坎水;金星,五星中最亮者,映射艮山;水星,映射兑泽;土星,映射坤地;火星,映射震雷;木星,映射巽风。这是我乱猜的,值得商榷……

后天(文王)八卦衍生次序图:
(, 下载次数: 11)


通常说的八卦,是指后天八卦;通常说的太极八卦图,则是先天太极八卦图;通常说的九宫八卦图,是指后天九宫八卦图。(即一般先天配太极,后天配九宫)
图全挂,图也不能下载(下载一看是个链接)
原帖地址:
http://tieba.baidu.com/p/1082758704?pn=2
就是有点遗憾,原帖太乱了
我本想再加工的


作者: 牧灬风    时间: 2014-6-28 09:27
图全挂了╯▂╰
作者: 静静丷聆听丶    时间: 2014-6-28 09:35
。。。卤煮  图掉了一地
作者: peng_zhenlin    时间: 2014-6-28 09:53
本帖最后由 peng_zhenlin 于 2014-6-28 20:04 编辑

                         河图洛书

河图
(, 下载次数: 12) (, 下载次数: 9)
据这个双环河图,其实可以推出洛书:把内圈顺时针旋转45度即得洛书变体(隐藏与5同位的10):
8 1 6
3 5 7
4 9 2

洛书:古称龟书,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
(, 下载次数: 8) 这就是现在传世的洛书版本:
4 9 2
3 5 7
8 1 6
洛书是九宫的原型。

                      太极图探源
中国古人用日晷测每天正午日影发现:一年从影长最长的那一天开始(冬至),渐渐的影长愈来愈短,天气也愈来愈温暖,直到半年后最短(夏至);之后影长一天天的变长,天气也愈来愈冷直到半年后日中影长最长,又是另一个循环的开始。于是画一个圆(代表一个循环,也就是一年)将圆周分为365份,代表365天。一年的第一天(冬至,正午影长最长)定在正下方,而根据这365天测影的数据一一描点画图,完成之后就是古太极图。原来太极图是古人根据观测太阳在正午时圭影所得到的影长数据所画出来的观察记录(阴鱼截半径的长度即为日影长;未能解释鱼眼,请忽视鱼眼)。图示如下:
(, 下载次数: 13)
  结合下图再看一下(周秦时代以冬至为岁首):
(, 下载次数: 12)
作者: peng_zhenlin    时间: 2014-6-28 09:55
回复 3# 静静丷聆听丶


    我要吐了
这些图不能下载(下载下来是个链接)
可是这些东西,没图完全说不清楚……
无语了,这个帖坑了
我刚才还能看到图,刷新了一下,没了……
作者: peng_zhenlin    时间: 2014-6-28 10:17
本帖最后由 peng_zhenlin 于 2014-6-28 19:51 编辑

银河系行星仰望逆时针运行,俯视顺时针运行;太极八卦图都是俯视图,所以也是顺时针旋转。
麦田圈太极图
传说外星飞碟着陆留下的印痕,称为“麦田圈太极图”。麦田圈太极图多是错体的太极图。
正体太极图翻转180度即得错体太极图。或者说,太极图俯视为正体,仰视为错体。
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太极图是不是古人受星外文明的启发而创作的?这么多的错体太极图是不是对外星人的太极图未经修正而“按葫芦画瓢”导致的呢?
或者是史前文明的遗迹?1" />(也可能文明也有成住坏空,周而复始;即史前同样有极发达的文明,盛极而衰)
作者: 缥缈幻境梵音杳    时间: 2014-6-28 10:43
你可以截图
作者: peng_zhenlin    时间: 2014-6-28 10:53
本帖最后由 peng_zhenlin 于 2014-6-28 21:26 编辑

先天八卦讲“对待”、后天八卦讲“流行”
1、先天八卦讲的“对待”,即是对立统一。先天八卦体现宇宙万事万物阴阳双方的对立统一规律,天地、水火、山泽、雷风八方四组既对立又统一,强调阴阳双方对立的一面。 (, 下载次数: 8)

2、后天八卦讲的“流行”,即是运动变化。后天八卦体现宇宙万事万物的生成变化规律,包含四方、四时、五行、八节的推移、生长、收藏,强调阴阳双方转化的一面。
“劳乎坎,致役乎坤,帝出乎震,齐乎巽,战乎乾,说言乎兑,成言乎艮,相见乎离”
[attach]3834308[/attach]

先天八卦反映“阴阳学说”的精义、后天八卦反映“五行学说”的精义
1、先天八卦中的相对之卦,卦的属性及爻的属性均相反,一阴一阳,对立统一。
(, 下载次数: 12)


2、后天八卦中除艮、坤两卦(居于中央、运化四方)相比合外,其余相对之卦为相克关系;除坎、离不与其他卦相合外,其余两两相合,与邻卦为相生关系。
(, 下载次数: 11)
(, 下载次数: 11)

先天八卦讲天道、后天八卦讲人道
先天八卦图为天体运行周期图,后天八卦图为万物变化规律图;先天八卦揭示宇宙万物本然的规律,后天八卦揭示人为利用自然的规律;先天八卦为心,后天八卦为迹;先天八卦是易之本体,后天八卦是易之运用。
后天八卦配地支:
(, 下载次数: 5)

后天八卦配九宫
(, 下载次数: 12)

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共同构成宇宙万物的模式图、时空合一的结构图、天体运行的周期图、人体炼养的线路图。正如卲雍在《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所讲的“先天非后天,则无以成其变化;后天非先天,则不能以自行也”。  


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相辅相成、相反相合
    后天八卦是由先天八卦交互、换位而成。
1、四正卦各以一爻互变而来。先天八卦图中的乾坤两卦中爻交互变化而成为后天八卦图中的坎离两卦;先天八卦图中的坎卦初爻与离卦上爻逆交而成为后天八卦图中的兑卦和震卦。
2、四隅卦各以两爻互变而来。先天八卦图中的巽卦中爻、上爻与艮卦的初爻、中爻交互变化而成为后天八卦图中的坤卦和乾卦;先天八卦图中的震卦初爻、上爻与兑卦的上爻、初爻逆交而成为后天八卦图中的艮卦和巽卦。
    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阴阳相交、阴阳转换的规律。


先天八卦图源本于《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后天八卦图源本于《说卦》:“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两种八卦图的方位各有其本源。


有道是“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只是现在说真话的不多了。
本来“简易”是“易”应有之意,“化繁为简”才是正途;可有的却热衷于“化简为玄”,似乎只有这样留一手,他才有饭吃、他才能称其为学者、他才能独成为一派而得人推崇——这就是中华历史上为什么学派多以致“百家争鸣”的原因。
可问题是到什么程度为“简”、到什么程度为“繁”。我的看法是:把“易理”讲清又不画蛇添足才是恰到好处。说不清楚不为“简”,多此一举则为“繁”。
作者: peng_zhenlin    时间: 2014-6-28 13:22
本帖最后由 peng_zhenlin 于 2014-6-28 20:29 编辑

图全挂。截图、存图、传图,太麻烦,不整了直奔主题吧!

无极  或称“混沌”,非空非实,无始无终。也指代佛家和道家的“道”                                   用数字“0”表示
太极  或称“元始”。太,即大;极,指尽头,极点。物极则变,变则化,所以变化之源是太极。 用数字“1”表示,对应零维(一个点)
两仪  阴、阳,代表任意两极。                                                                               用二进制数字“10”表示,对应一维
三才  任意两极加上中和,即为“三才”。通常三才指天(上也)、地(下也)、人(中也)。    用二进制数字“11”表示,还是一维
四象  两仪再分所得,即太阳、少阴、太阴、少阳(认识进步,发现新的维次)                    用二进制数字“100”表示,对应二维
五行  木、火、土、金、水,对用五方东南西北中,由四方加“中”得                                  用二进制数字“101”表示,还是二维
六合  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另解 体合于心、心合于意、意合于气、精合于动、神合于动、动合于空;《淮南子·时则训》:“六合,孟春与孟秋为合,仲         春与仲秋为合,季春与季秋为合,孟夏与孟冬为合,仲夏与仲冬为合,季夏与季冬为合。”含义很多,不一而足。用二进制“110”表示,对应三维
七星  同“七曜”,即日、月、金、木、水、火、土 七星;北斗七星,即天枢(贪狼)、天璇(巨门)、天玑(禄存)、天权(文曲)、玉衡(廉贞)、开阳(武曲)、摇光(破军)。
        用二进制“111”表示,维数不详
八卦  乾、坤、巽、兑、艮、震、离、坎,依次对应自然之 天地风泽山雷火水。依八卦推八门。用二进制“1000”表示,对应三维。
九宫  乾九,坤一,巽二,兑四,艮六,震八,离三,坎七,中央为五。用二进制“1001”表示,还是三维。
十方  佛教原指十大方向,即上天&下地(Z轴空间维)、东西(X轴空间维)、南北(Y轴空间维)、生门&死位(虚时间维)、过去&未来(实时间维),即五维。
       也指东南西北及四维(四隅)上下,三维。(四隅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佛教也称娑婆世界为十方世界:
一、东方 密洲。 六、西南方 鲜少。
二、西方 离垢。 七、东北方 摄取。
三、南方 丰溢。 八、西北方 欢喜。
四、北方 丰乐。 九、上方 振音。
五、东南方 饶益。 十、下方 关龠。

众生所在的“大千世界”称作娑婆世界,一般认为是四维。用二进制“1010”表示。


无极生太极,“没有意义”的“宇宙大爆炸以前”。从0到1,“道生一”、“无中生有”。
太极生两仪,时间零点,宇宙大爆炸。从1到10,“一生二”。
两仪合三才,从10到11,“二生三”。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三生万物”。

闭宇宙也有成住坏空,上面说的是“成”。
住——相对稳定
坏——盛极而衰
空——重归寂灭
闭宇宙收缩的时候,就是“坏”的时候。收缩到极致,复归太极;甚至复归无极,“有归于无”。
另一种模型 开宇宙 则由于斥力始终大于引力,会一直膨胀。
近年,有人提出“宇宙无始无终”的理论,即宇宙没有诞生之日,也没有终结之时,只是在一次次的大爆炸中运动,至于无穷。

奇妙的螺旋形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物质运动形式。

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是137亿年前从一个极小的点诞生的,从那里诞生了时间和空间、质量和能量,从而由物质小微粒聚集成大团的物质,最终形成星系、恒星和行星等。在大爆炸发生前,宇宙中没有物质,没有能量,甚至没有生命。
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没有开端。它只是一个循环不断的过程,便是宇宙创生与毁灭并再创生的过程。
这只是一个设想,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理论。


宇宙质能运动有三种形式:即零质量运动、化阻为动的零质量运动、质能等价运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陨石、流星、慧星等所进行的运动,是零质量运动;光子、中微子、球形天体以及UFO所进行的运动,是化阻为动的零质量运动;我们现有的运输工具所进行的运动,都是质能等价运动。

顺便说下佛家的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
我曾经试图纳入五行,结果看了浑身都不舒服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印度人和咱的切入点不同,思路也不同;两个体系的独立性太强了,很难糅合在一起
我这次尝试纳入四象。
首先,给四大 分阴阳。地大、水大为阴,火大、风大 为阳。
接着,定四极。火大性热燥,太阳;水大性寒湿,太阴;地大性坚忍,少阴;风大性催动,少阳。
而五行与四象的对应关系:木对少阳,火对太阳,土居中,金对少阴,水对太阴
哟西,不拿地大对五行之土,而是纳入四象,这样看起来舒服多了
作者: LostBoy    时间: 2014-6-28 13: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十弦曲觞    时间: 2014-6-28 14:03
图全挂了
作者: 那時青丝    时间: 2014-6-28 14:16
青少年基金会??
作者: 在地愿做同圈猪    时间: 2014-6-28 14:21
@( ̄- ̄)@好多字
作者: 机智的骚年    时间: 2014-6-28 16:16
。。。。用中国的玄学,是套不出来西方的科学体系的,古典哲学的侧重点都不一样。。。。
作者: gu111235    时间: 2014-6-28 16:26
{:9_540:玄学是以老子的哲学理论为辅的!!!
作者: 暴虎冯河一刀秒    时间: 2014-6-28 16: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eng_zhenlin    时间: 2014-6-28 18:02
本帖最后由 peng_zhenlin 于 2014-6-28 18:58 编辑

                      太极八卦图

太极八卦图,以同圆内的圆心为界,画出相等的两个阴阳鱼表示万物相互关系。阴鱼用黑色,阳鱼用白色,这是白天与黑夜的表示法。阳鱼的头部有个阴眼,阴鱼的头部有个阳眼,表示万物都在相互转化,互相渗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合,相生相克,即现代哲学中和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表示法。以圆心可分为四份定为四象。四象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象表述空间的东西南北,时间的春夏秋冬。任何一组矛盾加中心,就构成为三才。古代哲学认为天、地、人为三才,又在四象的学说基础上,更进一层,又增加了阳明、厥阴两面项,它与四象组成六合之说。四象若加圆心就构成五行之说,南方为火,北方为水,东方为木,西方为金,中间为土。(也有用左青龙,即东方,为木;右白虎,即西方,为金;前朱雀,即南方,为火;后玄武,即北方,为水。)六合加圆心称为七星。四象通过“一分为二”的切分,又构成八卦图,先天八卦方位表示为: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
八卦加轴心称之为九宫。配九宫数为乾九,坤一,巽二,兑四,艮六,震八,离三,坎七,中央为五。


立体八卦


《乾坤谱》作者:团正,已将<周易>推向立体研究阶段。
在乾坤谱中,周易八卦的立体坐标分别是:
乾:x=1,y=1,z=1
兑:x=0,y=1,z=1
离:x=1,y=0,z=1
震:x=0,y=0,z=1
巽:x=1,y=1,z=0
坎:x=0,y=1,z=0
艮:x=1,y=0,z=0
坤:x=0,y=0,z=0
乾坤谱解释了周易中的数学原理,证明了周易中蕴涵了一定的科学性。


象征事物
卦名
自然
特性
家人
肢体
动物
方位
季节
阴阳
五行
五脏






西北
秋冬间


大肠



少女


西






中女









长男









长女


东南
春夏间





中男









少男


东北
冬春间








西南
夏秋间






作者: peng_zhenlin    时间: 2014-6-28 18:32
本帖最后由 peng_zhenlin 于 2014-6-28 18:56 编辑

                       古战阵

“阵”是古代军队的野战队形和变动规则,它是人类战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古战车、骑兵、步兵、水军等的配合下盛行于冷兵器时代,消亡于热兵器时代。
据《后汉书》记载,在汉朝时的兵书中,就已有《八阵图》。东汉车骑将军窦宪北击匈奴,班固为窦宪作铭文,其中有“勒以八阵”的文句。而依《魏书》记载,汉承秦制,于农隙时讲武,在十月时车驾亲幸于长安的水南门,会五营兵士,为八阵进退,名曰“乘之”。据《隋书》及《新唐书》在礼乐志的相关记载,此教习之法,乃是让士兵分为两军,各依直阵、锐阵、曲阵、方阵、圆阵的顺序变阵,取其对应的五行相克之意。
在河南省密县曾出土唐朝常州刺史独孤及所著的《风后八阵兵法图》碑,除了八阵正图,还包含了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等八种阵图。
在军事史上也可找出许多古代将领以不同阵形布阵的资料,但依此解释则似乎不需特定限制于八个阵形,如此反而流于形式。而有些阵形图样并无实际的军事应用价值,唐代李筌便曾说:“兵犹水也,水因地以制行,兵因敌以制胜,能与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则战阵无图明矣!而庸将自以教习之法为战敌之阵,不亦谬乎”。

据《水经注》记载,诸葛亮在完成八阵推演之后曾说:“八阵即成,庶几不败矣。”,即是认为自己以八阵行军迎敌,已先立于不败之地。而司马懿避免主动攻击八阵,则是由于八阵偏重防御,攻击力不足之故,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而《晋书》本纪记载,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曾观看蜀军遗留下的营垒,乃称诸葛亮为“天下奇材也”,亦是在赞美其营垒布阵的高明与巧思。晋文帝并令其近侍陈勰学习诸葛亮的“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标帜之制”。

武侯八阵:主要是以奇门遁甲中的开 休 生 伤 杜 景 死 惊 八门为基础,配合五行方位的生克,最后依当地的地形建造的。

古典小说中的十大阵: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四门兜底阵、五虎群羊阵,六丁六甲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字连环阵,十面埋伏阵
十大阵一旦运行起来威力巨大,刚开始布阵一字长蛇;受到攻击 2头迎敌,演变成二龙出水;2头后缩,中间凸起,形成三才阵成犄角形式,以此类推,威力无穷
古典小说中,常提及的阵还有龙门阵、九宫八卦阵、六花阵、八卦阵等。
作者: peng_zhenlin    时间: 2014-6-28 21:31
二维平面太极图很多,立体太极图也渐渐发展起来。我想立体太极图主要有两种形状:一种是柱体,一种是球体。他们该有几只眼是显而易见的,至于其代表什么就见仁见智了。 (, 下载次数: 7)

(, 下载次数: 20)

作者: peng_zhenlin    时间: 2014-6-28 21:40
(, 下载次数: 6)
作者: 千山慕雪寒    时间: 2014-6-28 21:42
为何今天旅游景点,导游给我说的后天八卦没有黑色点……
作者: peng_zhenlin    时间: 2014-6-28 21:46
回复 21# 43291717


    你都已经说了,是“旅游景点”
而且,后天八卦配太极图的比较少啊,一般是先天八卦配太极图,后天八卦配九宫图。
有些古钱上有太极八卦印图,可以视为正宗。
作者: 十弦曲觞    时间: 2014-6-28 23:5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巽卦)
“渐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震卦)
“善如水,君子以作事谋始”(坎卦)
“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离卦)
“步泽履,君子以辨民安志”(兑卦)
“艮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艮卦)
作者: peng_zhenlin    时间: 2014-6-29 08:31
本帖最后由 peng_zhenlin 于 2014-7-19 16:05 编辑

《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巽卦)、
“渐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震卦)、
“善如水,君子以作事谋始”(坎卦)、
“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离卦)、
“步泽履,君子以辨民安志”(兑卦)、
“艮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艮卦)。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
“圣人”不私自保留(积藏)什么,他尽全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他尽可能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拥有更多。自然的法则,是利物而不害物;“圣人”的准则,是帮助别人而不和别人争夺。

《老子*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后人从中提炼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注意“奉”字,比“补”字贴切多了,尽现阿谀奉承之态)
简要说,天道扶弱锄强,人道倚强凌弱。
作者: peijianjun1992    时间: 2014-6-29 10:18
第一次评论,好紧张啊,有没有潜规则,用不用脱啊,该怎么说啊,打多少字才显的有文采啊,我写的这么好会不会太招遥,写的这么深奥别人会不会看不懂啊,好激动啊,怎么才能装成是经常评论的样子啊,好紧张啊
作者: peng_zhenlin    时间: 2014-6-29 10:50
本帖最后由 peng_zhenlin 于 2014-6-29 11:17 编辑

                      八卦归两仪
八卦符号分上爻、中爻、下爻 三部分。我将八卦符号理解为自然之象形,取上爻为初尧(部分易学者以下爻为初爻)。
据上爻:乾、艮、离、巽 归阳,坤、兑、坎、震 归阴
据下爻:乾、兑、离、震 归阳,坤、艮、坎、巽 归阴
据中爻:乾、兑、坎、巽 归阳,坤、艮、离、震 归阴(易学界没有如此分法,这里纯属探讨)
据画数:乾、艮、坎、震 归阳,坤、兑、离、巽 归阴(据八卦符号的总画数分。乾3画,坤6画,艮、坎、震 5画,兑、离、巽 4画。奇数归阳,偶数归阴)

从自然角度分析八卦的阴阳属性
乾天:清也,上也。阳
坤地:厚也,下也。阴
艮山:地之上隆而硬实者也。阳
兑泽:水侵地也。阴
离火:发光热而上腾。阳
坎水:寒湿而下行。阴
巽风:携物而上扬。阳
震雷:慑物而下达。阴
刚好和据上爻归法结果相同!
有新学易的朋友,以为八卦归两仪据阳爻、阴爻的多寡。这里也可以试着分析下:
乾三阳,阳;坤三阴,阴;
艮一阳二阴,阴;兑二阳一阴,阳;
坎一阳二阴,阴;离二阳一阴,阳;
巽二阳一阴,阳;震一阳二阴,阴。
即 乾、兑、离、巽 归阳,坤、艮、坎、震 归阴。
结果与上面归法都不相同……

归纳一下,八卦归两仪诸多归法,乾始终归阳,坤始终归阴,其他的则与归法有关。
作者: peng_zhenlin    时间: 2014-6-29 11:05
八卦归四象
四象通常配四极,所以八卦归四象要分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结果是不同的。
先天八卦之四极:乾居太阳,坤居太阴,离居少阴,坎居少阳。(四角的统称“四隅”)
后天八卦之四极:离居太阳,坎居太阴,震居少阴,兑居少阳。(四角的统称“四隅”)

先天太极八卦图:

后天太极八卦图:


先天八卦衍生次序:


后天八卦衍生次序:

作者: 云猫    时间: 2014-6-29 12:15
真强悍 这么多字 七曜中包含土 那个存疑不能那么定吧
作者: 顾小五    时间: 2014-6-29 12:20
我只想说我头晕了。
作者: gu111235    时间: 2014-6-29 13:01
太极图和鱼有关系的,据传是伏羲整天思考问题有一天在河边发现两条鱼颜色也不一样在水里戏耍!伏羲灵机一动白天和黑天互换!!宇宙有光的地方才能看见东西没光的地方一片漆黑!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男阳女阴!人又分两面!后又结合渭水的一段s型创出了后世所知的太极阴阳图!!我们的祖先的勤劳智慧探索留给了后世丰厚宝贵财富!
作者: 云猫    时间: 2014-6-29 21:27
一卦六爻 下三爻为内卦 上三爻为外卦 而内外卦各中间一爻为其卦主 这也就是所谓得中正 而按卦理 上下呼应 以上为尊 所以上卦高于下卦 同依卦理阴阳数的得位与失位论 自下往上是阳阴阳阴阳阴 上卦卦主为阳 也就是所谓九五 为全卦之主 所以才称九五至尊 此爻一般卦辞为吉或者动而变吉 当然了 极个别的卦卦主不在此爻 当然了 原因一定是此爻不正
作者: 十弦曲觞    时间: 2014-6-29 21:34
话说,我学了这么久的易还是晕的...
天不可测,不可测啊...
作者: 洵天    时间: 2014-6-29 22:20
我喜欢玄学!可我真他么看了头晕!!!
作者: peng_zhenlin    时间: 2014-6-30 10:58
原来你们都学了很久的易经
我还没入门
突然感觉鸡立鹤群了

我前面发的都是网上找的,选择我认同的发出来。

下面我自己乱编一段,你们当笑话看好了。
我先自己尝试,最后看看和先天、后天、中天八卦有没有相合的
如有雷同,纯属他们穿越时空,抄袭我的
作者: peng_zhenlin    时间: 2014-6-30 13:24
本帖最后由 peng_zhenlin 于 2014-7-19 16:11 编辑

                        我演八卦
本人学易尚未入门。优势在于“无知者无畏”,这里纯属乱弹琴。因为是我推演的,大家可以当笑话看

“太极”是一个奇特的东西,小到一个点(零维),大到所有宇宙(若宇宙之外还有其他“宇宙”,也囊括在内),都可视为太极。

两仪则小到一维(零维的点不可分),大到所有宇宙。

两仪,阴阳也。分两仪的界称为“中和”。实际上,两仪并没有截然的分界,好比气液界面——宏观上有气液界面(二维),微观上则只有气液过渡层(三维?)。两仪互相渗透,阳侵阴为少阳,阴侵阳为少阴。非渗透区域即为太阴、太阳。
太阳、少阴、太阴、少阳,合称 “四象”。
太者,盛、大也;少者,衰、弱也。

两仪四象的线段图解:
(, 下载次数: 0)

(本来该用CAD画图的,我太菜了,又怕麻烦……)
上图中,线段一端点为至阴,另一端点为至阳。中和到至阴 归阴,中和到至阳 归阳。阳中 非太阳即少阴,阴中 非太阴即少阳。(SO,四季中,冬、春 归阴,夏、秋 归阳)

两仪四象的直线图解(无限论):
(, 下载次数: 0)

上图中,至阳在阳方向 无穷远处,至阴在阴方向 无穷远处;其余同 线段图解。
这个直线图解是无限论,若是 循环论,则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少阳-太阳……                  用圆周表示比较形象:
(, 下载次数: 0)

上图中,太阳、太阴两极是实的,少阴、少阳两极则是虚的(联系物理学和化学,少阴、少阳和中和 难以区分,甚至不一定存在太阳、太阴——酸碱混合,哪里没受到影响呢?)。
上图中,至阳为太阳与少阴的分界,至阴为太阴与少阳的分界,难以定位。
上图的箭头方向,表征事物的发展规律:少阳,生也成也,否极泰来也;太阳,住也,盛也;少阴,异也坏也,盛极而衰也;太阴,灭也空也……(少阳、少阴的位置互换,则该用逆时针箭头。)

两仪四象的平面图解:
(, 下载次数: 0)

更像气液界面了对不对?

两仪四象的立体图解,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将平面图解的线截面 换成 平面截立体 即得。

五行归四象的时候,是把土行 定位在“中和”位置的;那么,八卦归五行,除了传统的归法,其实也可以归为五行之四(排除土行)。


好,终于到八卦了。八卦图将八个自然元素定位在正八边形的八极上,借以展示、推演其相互关系。所以,四象配八卦的时候,太阳居正上方,太阴居正下方,少阳、少阴被分在左右对立的两极上。可知,少阳、少阴方位的两极是最接近中和的
仔细观察八卦的符号,发现有四对的符号各爻(上、中、下)阴阳刚好相反,称为“四对”:乾对坤,艮对兑,离对坎,巽对震。将爻的阴阳比作物理学的正负电荷(爻的位置也有意义),则它们相遇会电荷中和;比作化学的阴阳离子,它们相遇会中和;比作正、反 基本离子,它们相遇则会湮灭。

基于四对和四季推演八卦方位。首先选定 乾坤离坎为四极(生活中,人们总结出离火至阳,坎水至阴;乾天、坤地,则单是气势上就比其他四个大。乾天在上,坤地居下,则是朴素地象征自然),然后四对的方位相对。再联系自然,震雷盛行于春夏,巽风厉于秋冬,艮山盛极于夏秋,兑泽自冬春由失水变得水(水侵土,成兑泽),得图:
(, 下载次数: 0)

如此,八卦归五行(之四):离艮归火,乾巽归金,坎兑归水,坤震归木。(对比发现,此图艮、兑 易位 即 类先天八卦图。刘引而提出的八卦图顺时针次序为:太一(中宫)坤1(北方)兑2 离3 巽4 乾5 艮6 坎7 震8)

考虑到乾、坤的五行杂糅属性,兑是典型的水土之合,将上图稍作调整,以离坎震巽为四极,仍然是基于四对 和四季推演八卦方位。得图:
(, 下载次数: 0)

如此,八卦归五行(之四):离艮归火,巽乾归金,坎兑归水,震坤归木。

推演出的上面两个八卦方位图仍然看着不对劲。考虑到五行之土 蕴藏 于中和,试将八卦中典型土属性的 坤、艮 立为二虚极,其他六个立为六实极,不再执著于“四对 必须方位相对”,结合四象,得图:
(, 下载次数: 0)
(后天八卦图也是不讲究 四对的,对比发现,与此图差距较大。后天八卦图“对”了一组,此图“对”了二组)
上图中,离代表阳的方向,坎代表阴的方向,所以艮(配 少阴)当居阳,坤(配 少阳)当居阴,实际上只有六极(坤、艮 合于中央土)。用正六边形表示,得图:
(, 下载次数: 0)

这个六极图,和上面提供的 四象循环图 很像有木有

八卦中,其实除了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的,离火为阳,坎水为阴,其他的六个,我们所谓的阴阳其实只是其内部阴阳综合作用的结果体现,对不对?

好比组成原子核的两个质子,我们说它们之间是引力OR斥力,其实它俩之间有引力同时也有斥力,我们看到的只是它们引力-斥力的综合作用结果……


刘林鹰公开的中天八卦图是《说卦传》中天八卦的全图,他采用word做图里的九宫方格:
(, 下载次数: 0)

也可以画作圆图:
(, 下载次数: 0)
作者: peng_zhenlin    时间: 2014-6-30 15:32
上面说到气液界面,这里科普下物态
在自然界中,我们看到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着:花虫鸟兽、山河湖海、不同肤色的人种、各种美丽的建筑……大到星球宇宙,小到分子、原子、电子等极微小的粒子,真是千姿百态斗奇争艳。大自然自身的发展,造就了物质世界这种绚丽多彩的宏伟场面。物质具体的存在形态有多少,这的确是难以说清的。但是,经过物理学的研究,千姿百态的物质都可以初步归纳为两种基本的存在形态:“实物”和“场”

“实物”具有的共同特点是:质量集中在某一空间,一般有比较确定的界面(气体的界面虽然模糊,但它又是由一个个实物粒子构成)。本文开头所举的各例都属于实物。
“场”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它可以充满全部空间,它具有“可入性”。例如大家熟知的电磁波,它可以将电台天线发射的信号通过空间传送到千家万户的收音机或电视机。可以概括地说,“场”是实物之间进行相互作用的物质形态。
什么是“物态”呢?日常所知的固态、液态和气态就是三种“物态”。为什么要有“物态”的概念?因为实物的具体形态太多了,将它们归纳一下能否分成较少的几类?这就产生了“物态”的概念。“物态”是按属性划分的实物存在的基本形态,它都表现为大量微小物质粒子作为一个大的整体而存在的集合状态。以往人们只知道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随着科学的发展,在大自然中又发现了多种“物态”。人类迄今知道的“物态”已达10余种之多。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形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从构成来说这类状态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的集合形式决定的。由于分子或原子在这三种物态中运动状况不同,从而使我们看到了不同的特征。


固态
严格地说,物理上的固态应当指“结晶态”,也就是各种各样晶体所具有的状态。最常见的晶体是食盐(化学成份是氯化钠,化学符号是NaCl)。你拿一粒食盐观察(最好是粗制盐),可以看到它由许多立方形晶体构成。如果你到地质博物馆还可以看到许多颜色、形状各异的规则晶体,十分漂亮。物质在晶态时的突出特征是有一定的体积和几何形状,在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可以不同(称为“各向异性”);有一定的熔点,就是熔化时温度不变。
在晶体中,分子或原子有规则地周期性排列着,就像我们全体做操时,人与人之间都等距离地排列一样。每个人在一定位置上运动,就像每个分子或原子在各自固定的位置上作振动一样。我们将晶体的这种结构称为“空间点阵”结构。


液态
液体有流动性,把它放在什么形状的容器中它就有什么形状。此外与固体不同,液体还有“各向同性”特点(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相同),这是因为,物体由固态变成液态的时候,由于温度的升高使得分子或原子运动剧烈,而不可能再 保持原来的固定位置,于是就产生了流动。但这时分子或原子间的吸引力还比较大,使它们不会分散远离,于是液体仍有一定的体积。实际上,在液体内部许多小的区域仍存在类似晶体的结构——“类晶区”。流动性是“类晶区”彼此间可以移动形成的。我们打个比喻,在柏油路上送行的“车流”,每辆汽车内的人是有固定位置的一个“类晶区”,而车与车之间可以相对运动,这就造成了车队整体的流动。

气态
液体加热会变成气态。这时分子或原子运动更剧烈,“类晶区”也不存在了。由于分子或原子间的距离增大,它们之间的引力可以忽略,因此气态时主要表现为分子或原子各自的无规则运动,这导致了我们所知的气体特性:有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能自动地充满任何容器;容易压缩;物理性质“各向同性”。
显然,液态是处于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形态。


非晶态——特殊的固态
普通玻璃是固体吗?你一定会说,当然是固体。其实,它不是处于固态(结晶态)。对这一点,你一定会奇怪。
这是因为玻璃与晶体有不同的性质和内部结构。
你可以做一个实验,将玻璃放在火中加热,随温度逐渐升高,它先变软,然后逐步地熔化。也就是说玻璃没有一个固定的熔点。此外,它的物理性质也“各向同性”。这些都与晶体不同。
经过研究,玻璃内部结构没有“空间点阵”特点,而与液态的结构类似。只不过“类晶区”彼此不能移动,造成玻璃没有流动性。我们将这种状态称为“非晶态”。
严格地说,“非晶态固体”不属于固体,因为固体专指晶体;它可以看作一种极粘稠的液体。因此,“非晶态”可以作为另一种物态提出来。
除普通玻璃外,“非晶态”固体还很多,常见的有橡胶、石蜡、天然树脂、沥青和高分子塑料等。


液晶态——结晶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形态
“液晶”现在对我们已不陌生,它在电子表、计算器、手机、传呼机、微型电脑和电视机等的文字和图形显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液晶”这种材料属于有机化合物,迄今人工合成的液晶已达5000多种。
这种材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以处于“液晶态”,就是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在光学性质上的“各向异性”。它对外界因素(如热、电、光、压力等)的微小变化很敏感。我们正是利用这些特性,使它在许多方面得到应用。

上述几种“物态”,在日常条件下我们都可以观察到。但是随着物理学实验技术的进步,在超高温、超低温、超高压等条件下,又发现了一些新“物态”。


超高温下的等离子态
这是气体在约几百万度的极高温或在其它粒子强烈碰撞下所呈现出的物态,这时,电子从原子中游离出来而成为自由电子。等离子体就是一种被高度电离的气体,但是它又处于与“气态”不同的“物态”——“等离子态”。
太阳及其它许多恒星是极炽热的星球,它们就是等离子体。宇宙内大部分物质都是等离子体。地球上也有等离子体:高空的电离层、闪电、极光等等。日光灯、水银灯里的电离气体则是人造的等离子体。


超高压下的超固态
在140万大气压下,物质的原子就可能被“压碎”。电子全部被“挤出”原子,形成电子气体,裸露的原子核紧密地排列,物质密度极大,这就是超固态。一块乒乓球大小的超固态物质,其质量至少在1000吨以上。
已有充分的根据说明,质量较小的恒星发展到后期阶段的白矮星就处于这种超固态。它的平均密度是水的几万到一亿倍。


超高压下的中子态
在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下,原子核也能被“压碎”。我们知道,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在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下质子吸收电子转化为中子,物质呈现出中子紧密排列的状态,称为“中子态”。
已经确认,中等质量(1.44~2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发展到后期阶段的“中子星”,是一种密度比白矮星还大的星球,它的物态就是“中子态”。

更大质量恒星的后期,理论预言它们将演化为比中子星密度更大的“黑洞”,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观测证实它的存在。至于 “黑洞”中的超高压作用下物质又呈现什么物态,目前一无所知,有待于今后的观测和研究。
物质在高温、高压下出现了反常的物态,那么在低温、超低温下物质会不会也出现一些特殊的形态呢?下面讲到的两种物态就是这类情况。


超导态
超导态是一些物质在超低温下出现的特殊物态。最先发现超导现象的,是荷兰物理学家卡麦林·昂纳斯(1853~1926年)。1911年夏天,他用水银做实验,发现温度降到4.173K的时候(约-269℃),水银开始失去电阻。接着他又发现许多材料都又有这种特性:在一定的临界温度(低温)下失去电阻(请阅读“低温和超导研究的进展”专题)。卡麦林·昂纳斯把某些物质在低温条件下表现出电阻等于零的现象称为“超导”。超导体所处的物态就是“超导态”,超导态在高效率输电、磁悬浮高速列车、高精度探测仪器等方面将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益处。
超导态的发现,尤其是它奇特的性质,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人们纷纷投入了极大的力量研究超导,至今它仍是十分热门的科研课题。目前发现的超导材料主要是一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已不下几千种,它们各自对应有不同的“临界温度”,目前最高的“临界温度”已达到130K(约零下143摄氏度),各国科学家正在拼命努力向室温(300K或27℃)的临界温度冲刺。
超导态物质的结构如何?目前理论研究还不成熟,有待继续探索。


超流态
超流态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物理状态,目前所知,这种状态只发生在超低温下的个别物质上。
1937年,前苏联物理学家彼得·列奥尼多维奇·卡皮察(1894~1984年)惊奇地发现,当液态氦的温度降到2.17K的时候,它就由原来液体的一般流动性突然变化为“超流动性”:它可以无任何阻碍地通过连气体都无法通过的极微小的孔或狭缝(线度约10万分之一厘米),还可以沿着杯壁“爬”出杯口外。我们将具有超流动性的物态称为“超流态”。但是目前只发现低于2.17K的液态氦有这种物态。超流态下的物质结构,理论也在探索之中。


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态
“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态” 是物质的一种奇特的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大量原子的行为像单个粒子一样。这里的“凝聚”与日常生活中的凝聚不同,它表示原来不同状态的原子突然“凝聚” 到同一状态,要达到该状态,一方面需要物质达到极低的温度,另一方面还要求原子体系处于气态。1995年,美国科学家维曼、康奈尔和德国科学家克特勒首先从实验上证实了这个新物态的存在。“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态”所具有的奇特性质,不仅对基础研究有重要意义,在芯片技术、精密测量和纳米技术等领域,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有文献归纳说还存在着更多种类的物态,例如:水在高温及超高压状态下可能会形成超离子态、辐射场态、量子场态,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一定会认识更多的物态,解开更多的谜,并利用它们奇特的性质造福于人类。

固、液、气  是基于日常生活的分法;流体物理学中,则按流动性能分为:流体(包括流动阻力较小的液体和气体等)、半流体(包括流动阻力较大的液体、固液混合物、膏状物等)、非流体
作者: peng_zhenlin    时间: 2014-6-30 16:47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petehutx2    时间: 2014-6-30 16: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沐千羽    时间: 2014-6-30 17:13
伏羲先天八卦是没有太极的,周文王改了后天八卦之后才加入了太极。

周易是来自于河图洛书,跟道德经的关系真心不大。
作者: 流风昱    时间: 2014-6-30 18:09
。。。。。。。。。。。太玄。。。智商顿感不够用了。。。
作者: 云猫    时间: 2014-7-1 11:46
把自己的想法发出来 撸主当真有勇气 何不多去易经吧逛逛
作者: 浮沉尽丶    时间: 2014-7-1 13:09
回复 42# 云猫


    应该是转载的吧
作者: peng_zhenlin    时间: 2014-7-1 13:13
回复 43# 浮沉尽丶


    绝大部分ctrl+c,然后ctrl+v
少量原创。“我演八卦”是我乱写的。
手绘图部分当然是我原创的,有原图我还懒得画了
作者: 云猫    时间: 2014-7-2 11:25
回复 43# 浮沉尽丶

针对楼主后边自己写的那些




欢迎光临 《天下3》官方论坛 (https://tx3.neteas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