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谢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太虚文化】道德真经篇

[复制链接]

50

活跃

512

人气

10

军饷

一飞冲天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61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23: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北京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当你开始追求一个女人的时候,你追求的并不是此人,因为你不知其妙(奥妙),仅识其徼(外在),你希望拥有她而已。实际上,她和其它人有什么区别你是说不清楚的,你追求的是带有限定条件的“拥有”。而多年的和谐夫妻谈不上拥有或占有,他们互相通心,即使有看起来比对方更好的人也不足以打动,因为他们已得其妙。

追求名相的就会得到名相,得到的是“有”,是可述可感的东西;求道者,得到的是“无”,不可述,不可感,因为道没有边缘(徼),无容器支撑,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内涵。当然,追求有或无并无贵贱之分,这只不过是两种方式,只要人在生存,就会有“有无”之分(有无相生)。“有”的人会笑他人“无”,“无”的人会笑他人“有”,这也不过是从不同角度看待人生存的方式罢了。道不是无,不是有,而老子让我们知道有和无,却不可执著于有和无。

410

活跃

596

人气

0

军饷

从者云集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599
22#
发表于 2012-1-28 00: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
这个太有深度了 很大

50

活跃

512

人气

10

军饷

一飞冲天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61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2-1 01: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北京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两者指有无,有与无皆出自道,但不同名。它们都属于玄,人们在探寻玄的过程中,就像打开一层一层门一样,会看到其中的奥妙。

玄是什么?本意是黑中带红的颜色。黑色为极静之色,红色为极动之色,这两种颜色是华夏的代表颜色,所以曾经汉族的祭服颜色就是黑红二色相配。放大了看,黑色是浩淼的宇宙,红色是孕育生命的太阳,因此玄作为色彩本身就是一种象征。古人早就说天玄地黄,这里仅仅把玄作为黑色,实际上玄象征的不仅是天,它是包含天地万物的,它本身就是某个角度的道。因此后期以真经为基本教义的道教也被称为玄门。

玄之又玄,后人把这个作为听不懂人说话的一句成语给神化了,实际上这句话很简单,因为它根本没讲方法,只说了一个现象,就是万物没有穷极。俄罗斯套娃想必都知道,打开一个,又套着一个,所谓的玄中之妙就是一个永远开不完的俄罗斯套娃。如果一个人一直在开俄罗斯套娃,他自然对这套娃的妙越知道越多,但同时由于套娃越来越小他所得到的也就越来越少,因此玄之又玄的作法,看似求道,实则已经变为对名相的追求,得玄机者可得名,但并未得道。如果修道只是拆套娃、码板儿砖、练级打怪兽这样,那道岂不是谁都可修成了。

謝靈運
中元四七〇九年一月十日子

1244

活跃

722

人气

0

军饷

从者云集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599
24#
发表于 2012-2-1 11: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
道友你到底还是着了相了

3475

活跃

3916

人气

80

军饷

傲睨群雄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967

新炼化有我洗具直播大使

25#
发表于 2012-2-1 14: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
谢灵运,噗!

50

活跃

512

人气

10

军饷

一飞冲天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61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16: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北京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首先老子绝对不会去讲真善美这种表层的东西,美做动词是喜欢的意思,这句是说,有一件东西天下人都喜欢,你再去追求它就会心生厌恶,自寻烦恼。比如歌剧图兰朵里面,有多少人为追求那位中国公主而丧生,这就是追天下之美的后果,有可能自己不觉得,但在旁人看来,下场一定不美;当然主人公最后当了驸马,这是改编成喜剧化的安排而已。

不过,也不能就由此说,追求天下人都不喜欢的,斯美已,这种美与恶,都并不是一个事物的本质,仅仅是人非要强加给某件事物的一个“名”,就好比地球本身无名,但人们非要管它叫“Earth”,也根本不经过人家的同意。举个更简单的例子,小时候去认害虫和益虫,觉得杀害虫就是天经地义,其实害与益完全是对人来讲的,脱离了人它们都是一样的昆虫,我们如果以人类的立场去“斩妖除魔”,那自己倒真是有几分魔性了。

下文的善,当然不是善良,是擅长的意思。也就是说如果某人擅长一件事,当其它人全都会了以后,他也就不再擅长了。因为美恶之念太多人有思维定势,所以这句是更进一步解释前句,对一项技能的擅长与否,完全是对比得出的,这种对比也是因人而生,因此善与不善,完全是人们自己说的,对比也就成了人与人的对比,脱离了事物的本质。难怪武侠小说里,争夺武林盟主的基本都不是武功最高强的,往往最厉害的是少林寺里的扫地僧人,因为他不与人去对比,这样也就更接近于习武的本质。

中元四七〇九年一月十九日申

10

活跃

48

人气

0

军饷

以武入道

Rank: 4

积分
186
27#
发表于 2012-2-10 16: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
道友这是哲学贴呦
我观弟子卧虎藏龙呀

7526

活跃

6312

人气

30

军饷

大荒荣誉居民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3338
28#
发表于 2012-2-11 00: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
继续占坑看

83

活跃

171

人气

0

军饷

以武入道

Rank: 4

积分
193
29#
发表于 2012-2-11 09: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天津
标记,慢慢看

780

活跃

1280

人气

0

军饷

一呼百应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409
30#
发表于 2012-2-11 10: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安徽
听讲·~~~~
开卷有益~~~
海纳百川才是真正的经典

562

活跃

1802

人气

0

军饷

一呼百应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329
31#
发表于 2012-2-11 12: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陕西
黑不是水,红不是火吗?

50

活跃

512

人气

10

军饷

一飞冲天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61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2-20 21: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北京
原帖由 羽毛魍魉 于 2012-2-11 05:23 发表 黑不是水,红不是火吗?

不是这么解释的,我说黑红是为了方便理解,其实古籍里常说“玄衣纁裳”,这本身就是中国自古以来配色的经典制式,礼记里面详细讲过。

25

活跃

156

人气

0

军饷

茅塞顿开

Rank: 5Rank: 5

积分
200
33#
发表于 2012-2-20 21: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北
还有种说法: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25

活跃

156

人气

0

军饷

茅塞顿开

Rank: 5Rank: 5

积分
200
34#
发表于 2012-2-20 21: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北
其实不爱发表对古籍的理解,曲解的恶果很大,我不太敢冒险,真心佩服楼主的勇气。不过楼主看过《庄子》吗?

50

活跃

512

人气

10

军饷

一飞冲天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61
35#
 楼主| 发表于 2012-2-20 22: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北京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因为脱离事物本质的人太多了,所以老子又继续说了六个例子来解释,生怕人不明白。我先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给你一个人,问你是男是女,没有人答得出来;同时给你放一张奥黛丽·赫本的照片,你会说她是女的,那恭喜你,你真是个虔诚着了相的!其实赫本是个人……甭管男女还是太监人妖,它们的本质都是人。调制解调器就很难变成太监,这一点说白了都懂,但涉及到复杂问题,有太多人脱离了调制解调器的本质而去阉割之,并把骟过的调制解调器奉为其本质。

所以,〔有无相生〕有或者无,我们去直接判定没有意义,必须得站在生的角度,说俗了,有老婆还是没老婆,前提是你还活着。(难易相成)做一件事,容易还是难,得看做成没有,可以问问杨利伟上天转一圈难不难?但他肯定说不出来,已经成功的事情再去说难易有意义么?(长短相形)长或者短,没有参照物是不行的,所谓长短都是通过比较而人为限定的,只有它本身的形状是本质。(高下相倾)这一句继续说如何分高下,其实有个简单的物理实验讲虹吸现象,已经很好地解释了这句话。(音声相和)这里所谓“音”指的是人的声音,“声”指的是回响,试想古人在山谷中吟哦,然后听自己声音的回响,混合成一片,此时怎么会执著于哪个是自己的声音,哪个是回声?(前后相随)是前是后,完全是谁跟随谁的问题。秦始皇自称“始”,唐太宗宋太祖服气,难道夏启商汤能服气?前与后本身就是无稽之谈。

把“相”解释为相面的相,会发现其实这些都是一个意思。别看真经篇幅短,重要的地方解释起可比其它典籍还有耐心。

中元四七〇九年一月廿九日亥

50

活跃

512

人气

10

军饷

一飞冲天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61
36#
 楼主| 发表于 2012-2-20 22: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北京
原帖由 易水剑歌 于 2012-2-20 14:50 发表 还有种说法: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这么断句怎么解释呢?我觉得刚把有无提出来,又加进来一个没有解释过的欲,进度有点太快了;而且这么断句的话,后面的此两者好像就变成有欲和无欲了,也不好解释。

50

活跃

512

人气

10

军饷

一飞冲天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61
37#
 楼主| 发表于 2012-2-20 22: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北京

回复 34# 的帖子

古籍摆在那里,曲解的只是个人的看法而已,我觉得还不至于贻害众生,何况一家之辞别人也不会多当回事。南华真经很具象,看起来也很有人情味,字里行间经常有亮点,不过我看得可能不太系统,还望多交流。

20

活跃

168

人气

0

军饷

以武入道

Rank: 4

积分
163
38#
发表于 2012-2-21 01:5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整个寝室都在研究这个!楼主给你推荐个人名字叫易水剑歌

829

活跃

655

人气

0

军饷

横空出世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86
39#
发表于 2012-2-21 17: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广东
道德经本是德先道后的,先是从人伦道德的人性,现有了人性才能辩论道的奥义,世间万物的奥妙!他具有政治、军事、科学、哲学观!易经和庄子,只体现了哲学人性观念!老子徒弟也出了一本书天水生一貌似,首先庄子肯定阅读过这几本书的不然他的内容有和这几本书相似之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55

活跃

334

人气

0

军饷

以武入道

Rank: 4

积分
182
40#
发表于 2012-2-21 18: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江西
我只是路过的。。。。前不久倒是学了几句道德经的德语翻译版=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