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林抑微 于 2013-6-27 17:36 编辑
一伤十年:玉玑子之痕再度重创西陵城
【大荒早晚报 二月初九】近日,多名学士联名上书定勇将军要求人工为西陵护城河改道,声称玉玑子之痕散发的蜃气有可能已经严重影响到西陵城外护城河的水质,而护城河正是西陵城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来源。
为了解确切情况,本报记者来到西陵城。
当笔者赶到西陵城时正值黄昏。夕照之下,一切都泛着淡淡的暖橙色,光影分割,犹如时间残留的刻痕般让人心酸。西陵城,遭罹兵战的西陵城,饱经烈火的西陵城,她立于历史的洪流中,带着昔日七条巨龙留给她的蚀骨之伤,仍然幸存,却已苍老。
笔者随苏学士来到西陵城东南郊,学士们认定受到影响的河段就在这里。站在护城河北岸远眺,玉玑子造就的地堑源源不断地蒸腾着蜃气,清晰可见。当玉玑子唤出七条巨龙时,他是否设想过这片土地将会面临怎样的劫难?或许没有。或许转过一个念头,这位枭雄仍然感到值得。又或许,一生功过在他眼中不过云烟。
“九黎的土刁难人,巴蜀的土宠坏人,只有中原的土——”苏学士深深凝视着眼前的景象,方才轻声说道,“才是真真正正养人的。”
豆子,小麦,苞谷……这片广袤的黄土地掏心掏肺地哺育着作物。千百年中原黄土沉默不言,千百年中原百姓静静生息,忍耐似乎是他们共同的天赋,而如今,他们终于因为玉玑子给予的伤口,一道痛苦地呻吟起来。
“你看这水。”苏学士撩起袍子跪在河边,掬起一捧水。水很快从他的指缝漏下,可如今本该无色无味的水流却隐隐透出一丝暗光。“玉玑子之痕中滋生的蜃气已经影响到护城河水了。”虽说贸然提及有失妥当,然而笔者理应如实记述,当苏学士说完,他的眼角已有些许晶莹。
冰心堂弟子清萱已携人手紧急赶往西陵城,城郊村落也有冰心弟子前去查探情况。仅就笔者所见的西陵城百姓而言,他们无不脸色暗沉,瘦得个个颧骨突出。笔者与一位老妇人攀谈几句,她的大孙女已经亡故,小孙女也病得不能走动了。提到家人时,这位老妇人并没有哭,苍老的面容是令见者悲酸的漠然,“你说人没了呀?俺见得多了呀。”她这样说,声音虚弱而平淡,眼神却包含着一点温和与坚定,“没了的人还看着呢,俺可不能倒喽。”此时她周身落满的温暖夕照竟已成了多么大的一种讽刺。
西陵城,一座苍老的城,一座垂死的城。
定勇将军很快接受了笔者的采访。如今,他每天都会收到一份死亡名单,一份发病名单,又忙着组织人手,从新水源处将水采运回城,可以看出他神情憔悴。
“新水源工程已经走上正轨,对患病百姓的治疗也在着手进行。但蜃气致病的病例前所未见,清萱姑娘也说还需要时间。”他沉默片刻,继续说道,“我们在尽力,希望大家不要放弃对我们的信任。”
需要时间。可是,那些日渐虚弱却还拼命呼吸努力想要活下去的病人,他们还有多少时间呢?时间不做声响,步履依旧匆匆,只要没赶在死亡前头,做得再多也和零没什么分别,这样的不公是如何抱怨都无法变更的。
笔者代表此次参与联名的学士,再次向定勇将军问起护城河改道的事。定勇将军正面做出了回复:“为了西陵百姓,改河道固然可以提上日程,但玉玑子之痕的蜃气还会不会继续扩散?河道要改到什么地步才能确保无虞?改河道可以,却绝不能盲目地改。民力不是用来挥霍的。”定勇将军迟迟不下令招募人手变更河道的深意顿时分明起来,让人肃然起敬。
笔者在西陵城留了四天,临行之前,特地去看望了冰心堂弟子清萱。清萱姑娘的眼睑是淡青色,可见她的休息并不好,她根本没有时间单独留出来接受我们的采访,一直穿梭在不同的病榻间。笔者跟在她身侧,并没有提一个问题,然而她忙碌的身影无疑给出了所需求的答复。
这座城的病容不是一笔两笔就能够刻画得尽的,一切无不警示人们,几十年后,西陵城此时的遭遇又将是后人眼里一段沉重的历史。在时间面前我们永远是渺小的,但我们的坚韧勇敢,我们的众志成城,还需要时间来见证。
西陵城,一座悲酸的城,一座不死的城。
如果不踏上中原敦厚的黄土地,不看看中原隐忍而暗藏坚强的百姓,不会有人明白为什么当年在废墟与残骸之上还能一砖一瓦地拔起一座城来。直到今天,这土地这人民仍在合力以血泪哺育着西陵城,也因此西陵城绝不会轻易死去。
让我们默默为西陵城燃一炷祈福的香,祈愿她浴火重生。愿再一个十年后,人们口里心中的中原西陵城,依然是温暖温柔模样。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