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太虚,神秘的群体。身怀奇术的异人,不论是国泰民安的盛世,还是烽火连天的乱世,或独善其身,不论是正是邪,都留下了种种奇异故事。
“不读《易》不可为将相”
对于太虚,易学非常的重要。《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还有就是《周易》,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统称《三易》
《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这是三易的不同之处。现在的人讲《易经》,往往被这一本《周易》范围住了,因为有人说《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事实上还有没有?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说现在我们中国人所讲的“江湖”中这一套东西,如医药、堪舆,还有道家这一方面的东西,都是《连山》、《归藏》两种易学的结合。
易经三个大原则:变易 简易 不易
变易: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在时、空当中,没有一事、没有一物、没有一情况、没有一思想是不变的,不可能不变,一定要变的。
简易:懂了《易经》的法则以后,懂了宇宙事物以后,把八卦的图案,排在指节上面,再加上时间的关系,空间的关系,把数学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来。这就是把那么复杂的道理,变得非常简化,所以叫作简易。
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的,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宗教家叫它是“**”、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萨”。哲学家叫它是“本体”,科学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么名称,反正有这样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不变的,这个能变万有、万物、万事的“它”是不变的。
《易经》的三个内涵:理、象、数。
《易经》每一卦、每一爻、每一点,都包含有理、象、数三种涵义在内。人处在世界上,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不停地在变,只要发生了变,便包涵了它的理、象、数。人的智慧如果懂了事物的理、象、数,就会知道这事物的变,每个现象,到了一定的数,一定会变,为什么会变,有它的道理,完全明白了这些,就万事通达了。理、象、数通了,就能知变、通、达,万事前知了。
江湖中,一直流传着太虚的故事,他们学易修道,朝廷市井,遍布大荒!
一些有关太虚的小故事
一:猴子的脚趾头
脚趾头是偶数
清晨,两小道士就起来打扫太虚观了。
这小道士叫玄元,是玄字辈中年纪最小,却是最有悟性的一个。
这时玄空也正在打扫,他朝玄元笑了笑,招手要他过来。
玄空入门比玄元早,主要学修身真诀,而玄元则学的是易,善于算卦。
“玄元师弟,你说昨天抓的猴子的脚趾头是偶数还是奇数?”
玄元道:“当然是偶数。”
玄空道:“若是我打掉一个脚趾头,不就是奇数了么?你这也算卦算错?”
玄元道:“那我再打掉一个脚趾头不就又是偶数了么?”
玄空又道:“那我再打掉一个脚趾头不就又是奇数了么?”
玄元道:“那我把猴子所有脚趾头都打掉呢?”
玄空无语
(零乃非奇非偶? 还是偶数呢? 偶数的定义是:所有能被2整除的整数。零符合这个概念 所以是偶数)
|
|
二、我最差
相问太虚国师
“你在太虚观有师兄弟三人,谁是最厉害的?”
“大师兄最厉害二师兄次之,我最差。”
相再问;“为何你最有威望呢?”
国师答:“因为我大师兄在的地方妖魔都不敢出现,大荒人也就不知道我大师兄在哪。而我二师兄每次都轻而易举的把妖魔给打败了,大荒人民皆以为二师兄对付的都是些小妖魔。我最差,每次妖魔和我战斗都风雨雷变,使大荒人民以为我降妖除魔的本事非常强。 ”
三、测字
这辈子我就佩服太虚观的玄元堂哥。
他叫玄元,少年白发。家里人都说他很聪明,玄元没事就算卦,加之他悟性高,每卦皆准。每年回家他给自己家里测字,比如王妈把钥匙丢了,他让王妈写个字,王妈不会写字,但会说,王妈喜欢把贵重东西放在匣子,就说了个“匣”,他写出来,让王妈抄一遍,谁知道王妈把“匣”写倒了,像个风厢,他就说钥匙放在发风厢上,王妈先说是胡说,家里没有风厢,可后来回忆起来了,她到铁匠铺那里聊过天,就去看了,果然钥匙放在铁匠铺的风厢上;又有一次,王妈把个银镯子掉了,愁得要死,又找玄元堂哥,她就会写“匣”字,这次却写成一个“由”字再套个圆匡,他就说是镯子掉在井里了,王妈当然不信,常常打水都没有掉在井里,偏这次掉了?十天后赶上他们淘井,那银镯子还真从井里淘出来了。
因为他是我的堂哥,我就大胆问其中的玄机,他先说泄露天机要遭天报应的,因为经不住我纠缠,他就说,“脸是人心的展露,字是意识的符号,而意识是行为的结果。”当时我从小在天机营练武哪懂这些道理,堂哥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我自然听堂哥的话,我的目标就是将来要当将军,于是学《易》。
也正是《易》决定了我和堂哥的宿命。
四、解铃还须系铃人
商人王先生,三十岁时还没有儿子,他便去太虚观占卦,太虚观老道士说:“当年的十月必有大难,准备后事吧。”王先生平常很相信相术,因此急忙赶回江南,在永宁九尾钱庄办理好财产就回了木渎镇客栈。
一天晚上散步,看见一妇人投水自杀,王先生急忙取出十两银子,招呼附近的渔船,将妇人救起,问其原因,妇人说:“我丈夫在外打工度日,雇主手头银两不宽余,就用一头猪来抵工钱,昨日我卖了猪,没想到卖猪得到的银子却是假的,又怕回家丈夫知道后责怪我,觉着活着没意思,所以想死。”王先生动恻隐之心,拿出比卖猪多几倍的钱周济了这位妇人。
妇人回家后,与夫来到王先生的住所,这时,王先生已睡了,妇人敲门说:“今天是您救了我,我前来答谢。”王先生严肃地说:“你是妇人,我是孤客,深更半夜怎能相见?”其夫悚然地说:“我们夫妇都在这里,请您出来吧。”王先生这才披上衣服出来相见,没想到刚刚出门,卧房的墙忽然倾倒,床榻已被压得粉碎。夫妇见状感叹告别。
此后,王先生连得十一子,到了九十六岁,身体还很健康。
其实那日的夫妇二人实为太虚观的玄元玄空两师兄弟幻化的,当日师傅就召见了他们:“王先生,有此劫难乃上天注定,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真正躲过此次劫难还得看他自己。我派你二人前去。。。。。。”
关于王先生后来是如何拜入太虚观学易,如何成为大荒首富,如何提供对抗妖魔的物资,这是后话了~~~~~~~~
五、南北将军
南北两将军相隔遥远,二人都想相互一见,目睹雄才伟略。
一日,两将军终于见了面。
南将军见北将军善于野战,北将军见南将军善于阵地战。
双方见罢,各回南北。
南将军暗道:“北将军之所以强,强在野战,我如果取长补短,必然天下莫敌了。”
北将军暗道:“南将军之所以强,强在阵地战,我应该取长补短,必然天下莫敌了。”
数年后,南北两将军皆得所愿,自以为天下莫敌。但最后都兵败了,众人都叹息两将军败得可惜。
有时候,别人的长处也能破坏自己的长处,因而“取长”也要慎而又慎。
[ 本帖最后由 北落師門 于 2008-5-22 18:40 编辑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
4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