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没有介入过你的审美,你的审美是怎么样的你了解吗,我也不可能了解你的审美,但可以明确的是它存在,你得了解自己的审美。
我评价我自己和我欣赏的审美是我的权利,你提出或不提出一种审美也是一种权利嘛,甚至是一种无指向的感受也可以。但观点一定独立于其他人本来就有的观点,那才叫自己的。一开始在批评的本来就不是审美观,而是一种话语权的不对等而已,说话的人都希望自己是被尊重的对象而不是垃圾桶,那么首先就不会建立不平等的对话,这是很基本的。后面的人也应该有独立的判断,而不是觉得自己话说不下去了被讽刺了,这也是很基本的。
这已经表现了一些东西了,也有阴差阳错的成分,上下都感觉被我封口了因为就是有逻辑的嘛,我确实有尖锐到是我的问题,这和话好不好听的关系没那么大。
我能做到的只有表达衣服设计师个人和联动等可能的审美取向其中与大众认知有差距的地方,并把后面的隐含的背景讲一下了,它也仍然是有逻辑的,我无法忽略,这叫弥合大众与专业之间的认知,也是出于我的职业道德(习惯)和对别人专业的尊重。
我有先天评价设计师作品的权利,因为我消费了是消费者,同样我也有维护我观点的权利。同时如果作为消费者,或者潜在消费者,维护自己的观点的权力也是有限的,首先至少得有自己而不是仅基于别人的观点,其次你也仅能代表自己而不是其他人,而且观点必然和我的观点不会一模一样,也和别人的观点不会一模一样。不然不能叫观点,而叫共识,共识是一种群体意志,是一种投票,它不是个体表达,不以个体存在,没有差异所以没有交流更谈不上个体的自信,它就是集体环境的作用弱化了的个体表达的下意识反应。而比如上面这位,她所表现的也并不完全是自主的观点,而是依附于别人观点的评价,有很多臆想成分是缺少直接感受和资料的原因,但迈出了一步看到她努力表达也很好,分歧至少是可以讨论的。比如李商隐,从小到大的不安全感和党争让婚姻成为他现实的安慰和折磨,最后只能逃避进神话故事的想象里,尽管讲的是爱情,但其实是表现他的悲惨人生。
我只是对这种自主性抱有一些期待而已,真的感受才是对自己负责,磨砺才是一种好的方法,它和审美和文化都有直接的关系,广义上也是一种社会责任。而她这种情况已经算“不吝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人了”,我之前就猜到提到过的没必要想那么多,但并不能拿到实例,所以想确认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路径和作用机制,换句话像她这样的思维路径并不是一个人,本来就在很大人群存在,这也是我关注的社会议题的一部分,同时她的表达至少说明了她是一个不害怕暴露自我的人,已经是漏斗筛选的结果了。尽管她的观点对我来讲很多确实没什么对话的价值,但对她来讲至少这是一条突破的道路迈开了第一步,我觉得很有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