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熊氏,是轩辕黄帝的部落。
当初,黄帝的父亲少典在杏儿岭拯救了熊群,这些义薄云天的大熊们为了报恩,帮助少典一族南征北战,所向披靡。
少典引以为豪,常向人夸耀“我们有熊”,久而久之,大家就称呼少典部落为“有熊氏”或“有熊部落”了。
后来,黄帝统一天下,将有熊氏封为诸侯,而有熊氏则世代忠诚的追随当朝的统治者,直到禹去世之后,夏启继位,他的种种所为让有熊氏忍无可忍,终于放弃了对王室的愚忠。
杏儿岭地处中原西北的广袤高原之中,这里古木参天,人迹罕至,古老、光荣的有熊氏族世居于此。
自西陵外的驿馆出发,西向而行,约莫数十里,一条清澈婉转的小河映入眼帘。
枯藤缠老树,古渡界幽程,跨过这条小河,便到了杏儿岭的地界。
“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冷含青”。
奇花异草,郁郁苍苍,古木参差,遮云蔽日;
丝丝缕缕的阳光自树叶的缝隙间洒下,斑驳碎裂,聚散无端;
间或可闻幽鸟啼鸣、猿声凄切;
偶有微风在林间轻啸盘旋,带起飘零的落叶,拂过流淌的小溪,音声相和,仿佛有人在极遥远的地方盘膝垂目,弹奏清雅的古琴。
只一衣带水,两岸的景致却有如天壤之别——这往往是人们踏足杏儿岭时脑中浮现的第一个念头。
的确,若是与烽火连天、狼烟四起的中原大地上其他水深火热的地方比起来,杏儿岭委实还能称得上风平浪静,也算是这风云乱世中难得的一片净土。
然而,这份难得的宁静,也只是暴风雨降临前夕的沉默而已,风平浪静的表象下实则暗流汹涌。山雨欲来风满楼,诸方势力已悄然将矛头对准了杏儿岭,以及世居于此的有熊氏族。
事实上,不久之前,居住在杏儿岭的另一个小部落——猿族,已经惨遭妖魔荼毒。
弱小的猿族无力与妖魔相抗,不得不举族迁徙,撤离了历代赖以安身的家园,而猿族太子为保护族人孤身断后,最终力竭,自刎身亡。
怀恨的猿太子纵然在九泉之下亦难以瞑目,他的魂魄依旧在黄泉幽境中徘徊不去,保护他死去族人的亡魂得以顺利往生。
有熊氏族在之前席卷中原的兵祸中并未被波及,这也许是由于有熊氏族本身的强大,而幽都军又战线过长、不愿徒树强敌的原因。
但如今中原大局抵定,轩辕王朝偏安九黎,西陵流光相继沦陷,云麓仙居、太虚观和天机营也都落入妖魔之手,仅余的反抗如星星之火、难成大气,幽都军也得以收束军力,开始图谋占据杏儿岭。
反抗军截获了幽都军与杏儿岭山中盗匪私通的信件,信中密谋对有熊部落发动突袭;而幽都的使者已经带着居心叵测的“礼物”游说有熊族长熊霸,不知内藏何等阴谋。
而有熊氏族面临的危机远不止于此,除了幽都妖魔与山中盗匪的外患,有熊氏内部也面临着分裂的忧患:熊信在部落内忧外患之际煽动部分族人叛离了熊霸,而据说这场背叛的幕后,也有妖魔活动的影子。
“黑云压城城欲摧”,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看不见的厚重阴云已经层层堆积在杏儿岭的上空,不知何时便会崩塌。
然而,有熊族长熊霸亦并非庸碌之辈。
他目睹幽都妖魔挑起战端、荼毒生灵的恶行,本已义愤难当,而如今飞扬跋扈的妖魔军竟将算盘打到我有熊氏的头上,真是自寻死路!
熊霸重新建立了与轩辕王朝的联盟,同时也对大荒侠士们开放了加入有熊部落的门户。
如今侠士们只要能与有熊一族同仇敌忾、共戮妖魔,便可获准加入有熊部落,而其中出类拔萃的侠士,还可以与有熊部落中最为强大的战士——有熊骁卫歃血为盟,结为兄弟。
“载尔于肩,死生共进退,以证兄弟之盟”。
在后来的日子里,人们常常可以在大荒各处,看见这些义薄云天、悍勇无双的有熊骁卫们奔走如飞、往来于与幽都妖魔作战的第一线,而他们的肩上,无一例外,承载着这个大荒最为耀眼的希望。
【编外小记】
看似普通的洞穴,在有熊部落的人心中却是神圣的地方。
这里就是传说中有熊部落的首领们居住的地方,一个硕大的洞穴。
他们相信,他们所信仰的神也居住在里面,时刻庇佑着他们。
爪子一样的形状是力量的象征,也是权力的象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