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4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说美文] 【弈剑、云麓、冰心,伪散文体】《九州游记》~第五节

 关闭 [复制链接]

476

活跃

1513

人气

60

军饷

从者云集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5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19 2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黑龙江

登录论坛,更多趣闻美图好福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闲着没事写的点小东西,放出来晒晒,希望不会坑掉,嗯嗯。
每一节都很短很短,大概就是很装蛋的谢谢大荒的景色吧,这个文本来就是因为作者不会写景物而逼着自己写的一个练笔,嗯嗯,但是是有剧情的,只是比较慢热……cp如题,第一人称叙事,白描,清水,BE——酱紫~~~
大概前五章都不会进入剧情了望天……

[ 本帖最后由 慕娉婷 于 2011-9-20 21:19 编辑 ]

476

活跃

1513

人气

60

军饷

从者云集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52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8-19 21: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黑龙江
第一卷 九黎

第一节 孔雀坪
   自腾龙度弃舟登岸,沿着灌木丛生的小道向东而行不远便可见一片黄澄澄的菜地,而孔雀坪,便坐落在这片菜地之后。
   我初至孔雀坪时年方九岁,因与师父同行去往巴蜀途中遇雨便在此地逗留数日。记得那场雨下的极大,一连几天方休。师父本是急着去巴蜀会友的,却在此盘桓了好几天,本是十分懊恼的,可待雨霁天晴,我们整装待发的时候似乎又是另一种情形了。
   晴时的孔雀坪天青如湛,几抹淡云飘在空中更显悠闲自在。站在吊脚楼上望向四周,黄的是花,绿的是草,白的是瀑布,金的是吊脚楼那形如展翼的屋顶——整个孔雀坪在阳光中熠熠生辉,直看得人身上懒洋洋的不想动,只想化在着阳光里,与那一湾清水溶在一起。
   孔雀坪的房屋都是面水而建的,因为流经此处河水因势呈环,所以他们的房屋建造的也如抱成一团一般。师父的一位好友说,这种布局颇似于群居野兽被其他种群围攻是的一种状态,有很强的防守性,确实如此。此地与东行不远的九黎城只有一桥相接,而久居于此的黎民便是以这样的姿态无言地抗拒着来自于中原的异族文化。然而孔雀坪偏于九黎西隅,虽易于固守,却也再无退路。在太古铜门开启,天下大乱的那一年,孔雀坪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一群盘踞在九幽洞的盗匪之徒企图攻进此地,幸被当时一位路经此地的少侠发觉,杀死了盗匪首领徐满,这才化解了孔雀坪的危机。否则今日旧地重游,恐怕只余鬼村一座了吧。
   离开孔雀坪东行数里便是九黎太守城,然而九黎城虽相距此处不远,却也未见过如此般的晴天绿水。


注:整个故事是一个年轻的旅者讲述的,在讲故事的时候妖魔已经被打回老家了~

476

活跃

1513

人气

60

军饷

从者云集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527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8-19 21: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黑龙江
第二节 九黎太守城

   九黎城虽是威严肃穆防守严密,师父却是去过好多次的。不止是师父,还有好多那个年代涌现的新豪杰,不少都在此处受到过王朝的嘉奖。当然,八大门派的遣使也常驻于此,自师父外出游医,少不得要四处添补药材,在九黎时便会来太守城,一来二去的,就成了常客。
   从孔雀坪骑马到达九黎南门的路口也不过就是一顿饭的功夫,再向东骑一段时间的马就可以看到一座巍峨的古城了。九黎城不同于孔雀坪民居的竹木构造,通体由灰白色巨石砌成,坐北朝南,静静地审视着王朝的一举一动。但若有机缘能进入城墙之内,则又是另一番风情:影壁上神秘炫目的彩绘,银白的墙体勾勒着色彩明快的纹饰,金色的尖角屋顶……都是在外面看不到的奇异景象,若不知是巍峨的皇城,你定然会觉得别有一番圣洁的滋味。
   据说着座城数百年前就坐落于此了,那时候黄帝尚在中原一方,九黎霸主还是蚩尤,而这座城则是蚩尤为自己建造的一座宫城。只是后来南北两方互不相容,最终蚩尤战败,这座城也便随主人被历史湮没,一直到太康年间才重见天日。
   太古铜门开启的那年,皇室为了躲避战祸便举朝西迁至九黎,独留年事已高的天机营老将军定勇死守西陵。如今世人所见的九黎城其实是那个时候重建的,不过是保留了上古时的样貌,并没有融进中原的风格。实则天下易主已有数百年,民心已顺,再不会有人忆起蚩尤坐拥天下时睥睨天下的九黎皇城——九黎城,早已不复存在。
   现在的这座城,该叫它九黎太守城。太康年间的许多重大军政要务都是在此处审理下达的,许多重大的庆典也在此举行,说来也是荒唐,太康主上的江山,也是在这里丢掉的。相较历史上写满阴谋与血腥的西陵城,这座皇城则轻松得多,也不过就是纸醉金迷,夜夜笙歌而已。太平假象,终是逃不过悲剧的结局。
   如今天下已定,皇权东回,九黎城再一次冷寂下来,不知下次又是什么时候,哪位帝王再次君临天下。

注:可能连kfz也不知道太守城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吧,那些历史是我瞎编的,就不要去百度了哈~另,“我”在写这个游记的时候国都已经牵回西陵了。

476

活跃

1513

人气

60

军饷

从者云集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527
4#
 楼主| 发表于 2011-8-19 21: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黑龙江
第三节 河伯桥

   九黎城再向东去便有一河拦路,河水水势虽是平缓却也极深,加之东岸陡如刀削,两岸之间仅有一吊桥相连使此地成为西行之人通向九黎西隅的必经之路。这桥,便是河伯桥。
   河伯桥自古以来便是西九黎与外界沟通的要塞,也是唯一通道。在九黎城作为王朝都城的那段时间,河伯桥每日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车马川流不息。后此地曾有鱼怪作乱,伤了不少行人,人们再要往西边去就多了一些顾虑。那些时候河伯桥确实安静了许多,一直到王朝派兵镇压了作乱的鱼怪,这里才又热闹了起来。
   昨晚于九黎城南郊不远处的氐人旧寨露营一夜,今早露寒风冷醒得早些,而到达河伯桥也已时过正午。因为自九黎城到丹朱村一段路程虽是跨越了近半个九黎,其间却并无住处可以投宿便决定在此处逗留一宿,毕竟再往东去便连岗哨亭和氐人留下来的破帐子也没有了。
   如今再到河伯桥却是见不到往昔的繁华景象了。如今九黎已不再是国都所在,九黎城也不再是皇城,河伯桥也便不再是都城要塞,当年派重兵把手的河伯桥岗哨早已人去亭空,就连川流不息的车马,络绎不绝的商人小贩也随着皇权东迁而向中原而去,谁还记得当年的曾有一处西南异土也曾那般兴盛?
   如今的河伯桥几近年久失修,桥板小半数为水汽侵蚀,有的已经腐蚀并开始松散脱落。它就像一个久经沧桑的老人,也曾年轻过,只是在看了太多的兴衰离合之后倦了累了,抵不住时间的消磨,开始变得衰老,憔悴。然而这不是它的错,只是因为它背负着太多的回忆,太重了,它早已担负不起。
   繁华已去,这剥落了浓妆重彩之后的九黎的黄昏竟有些返璞归真的清爽,也许这远在王朝西南的异乡本就是这般纯真,只是在那段特殊的时期,我们人为地赋予了它太多的复杂。

注:……好像没什么想说的……

734

活跃

219

人气

0

军饷

横空出世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831
5#
发表于 2011-8-20 18: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
什么都抵不过时间的,大荒的世界也是如此,看看风景,写写随笔,偶尔杜撰一些曾经有又或者曾经没有的故事给旁人听,才是大荒风景人的洒脱处。

476

活跃

1513

人气

60

军饷

从者云集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527
6#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20: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黑龙江
第四节 九黎万象斋

    若说起当世豪杰,必当首推巴蜀剑圣慕克白,连八大门派掌门人也要往后排一排。我记得师父说过,他年少时大荒习武之人对剑圣的膜拜简直如疯似狂,甚至有人因痴成恨,有人因一生追寻剑圣的脚步而一事无成,有人临死还做着属于巴蜀的侠客梦。师父自己对剑圣倒是没什么兴趣,还开着玩笑说既是号称剑圣,又岂是人人得见的?为贤作圣最重要的便是要像个新媳妇似地拿一块盖头把自己的脸遮起来,羞答答地躲在新房里不肯出门,这样别人才会觉得美,才会迫不及待的想去亲近;若是自己扯着一张脸皮到处卖弄,即便是再美的姑娘也是嫁不出去的。
    其实师父也是见过剑圣的,只是他没认出来。
    那天我们共乘一骑在前往巴蜀的官道上一路颠簸,行至河伯桥颇觉口渴难耐。师父是个不肯受半点委屈的人,生怕河水腥臭,无论如何都不肯喝,便拉着我去问站岗的哨兵哪里有民居。兵大哥一时也犯了难。九黎一向是人丁稀薄,自腾龙渡到天合关一路上也只有三个村落,分别是孔雀坪、丹朱村和大禹村,而河伯桥恰恰位于孔雀坪到丹朱村的正中,真可谓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兵大哥好心说他水袋里还有些水,师父却不要。后来兵大哥实在没办法才说,据说向魂谷深入的那条道上有一所小屋,常年不见有人,但没见夏秋交替之际偶有一白衣老者出没其中,不知是人是鬼。师父闻言大喜过望,嘴上称谢不已,也不管那哨兵已是何等不耐烦。
    说到魂谷,那是一个为人忌惮的地方,可说是人迹罕至。传闻魂谷深处有些极其可怕的东西在蠢蠢欲动,意图颠覆华夏王朝。据传言,魂谷个是与蚩尤息息相关的地方,有人说是蚩尤遗族的驻地,更有人说当年黄帝斩杀蚩尤将其尸身丢在九黎某处,便是魂谷。
    因为这写传说,加之魂谷向来阴森,哨兵大哥不愿与我们说也是很正常的,而师父却不管,一门心思拉着我去找水喝。
    在去往魂谷的小路旁有一条被草木遮掩的岔路,不甚起眼。蜿蜒前去便可得一处如庭院般的空地,翠竹丛生,环抱一间精巧恬静的小屋,门上“万象斋”三字遒劲有力。小屋左边白瀑清潭,好生清凉淡雅。小窗微启,屋内窗下果然有一位白衣老者在品茗落子,悠然自得。师父问老者“借”水,老者便令他自取,再不多说半字。师父谢过,又将两只水袋灌满,这才牵着我的手离去。后来师父还大赞老者有圣贤之貌,却不知那便是赫赫有名的巴蜀剑圣。
    许多年后,我的师父已经葬于江南桃溪的桃树之下,我感伤于与他相处的朝夕,再踏上他曾走过的那条路,行至万象斋,又是夏秋交替的时节。剑圣慕克白犹在檐下闲看日落,他竟能认出我来,他说我本是武骨不凡,可惜跟了个的药篓子师父,还调笑着要师父还他当年的两袋水。我说,我会告诉他的。
    等我回到桃溪,一定说给师父听。

注:魂谷的任务在九黎地图更迭的时候给更没了,早就忘了当初是个什么故事,试练窟的背景又找不到,只好自己瞎编一个=-=。
果然还是不会写游记体,回忆录体的东西,真郁闷……

476

活跃

1513

人气

60

军饷

从者云集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527
7#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22: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黑龙江

第五节 丹朱村

如今的丹朱村,依旧如数十年前那般热闹,每日清晨都有不少或老或少的江湖人子闲逸居告别,踏上或东或西的路途。而在这些几十年如一日的行色匆匆中,丹朱村却始终保留了难得的遗世独立,浑然不觉那份尘世的喧嚣,纯粹的如一滴晨露。

丹朱村取名于一位古时的落魄王子。相传帝尧有一位不成器的王子,性情顽劣,痴心棋艺,对王朝政事不闻不问,帝尧对其十分失望,只好放任他在九黎这偏远之地闲散自在。王子在此蹉跎半生而终,此地便因王子而名,曰丹朱。但是在丹朱村另有一种传说。据说王子丹朱与一女子对弈,赌注便是丹朱若输此后便足不得踏出九黎半步。王子果然一招只差认输,从此遍履行承诺在未离开九黎。最终,那局“鸳鸯断”终为一个江湖过客所破,使得一个隐藏了许久的故事重见天日。

闲逸居,一个藏身于九黎的与世无争的小门派,门外树荫掩蔽,荷塘如画,占足九黎一隅七分美景;门内更是雕梁画栋,秀雅而不失气派。

因闲逸居所处丹朱村几近九黎通向巴蜀的官道正中,前后数十里皆无村落人家,固成为赶路中的江湖行人歇脚的好地点,主人又好客,闲逸居几乎从无冷清。其实在较为早远的时候,闲逸一派是不接纳江湖中人的。据说是因为闲逸居世代为尧帝生前留下的“生死之局”所困,不破此局,闲逸之人终受诅咒。直至前任掌门入神真人岁弈掌理闲逸居之时,其门下出离弟子莫长风去而复返并带人破了“生死棋局”,那诅咒在随着化为传说。后来岁弈将掌门之位传与长徒,便是如今的坐照居士清然,闲逸居这才开始与来来往往、形形色色的江湖人有所接触。然而闲逸居亦有闲逸居的规矩,入得闲逸居便是闲逸人,任何江湖恩怨都不得带入其中。故而来闲逸居中投宿之人即便身负血海深仇在此与仇家狭路相逢,也不得在此处动手。有人强忍一夜无眠,待出得闲逸居便迫不及待出手,因此闲逸居门外荷塘,塘前沙路,偶有斑斑血迹虽触目惊心却也不为奇。

当年我与师父行至此处时恰是“生死棋局”方破不久,又逢岁弈老人孙女晴云嫁于莫长风,是双喜临门的好日子,便受邀在此处逗留了两日。不知怎么,师父竟能与传闻中颇孤傲,并在当时还有些落寞的坐照居士结交,我们离开时已是称兄道弟,后来亦有书信往来。师父去世时我整理他的遗物,将他收藏的信件一封一封都看了一遍。不过是两个情场失意之人,大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味道。直到现在,每逢师父的生辰前后还能收到一封来自九黎闲逸居的贺信,信中无非简述一年之中的种种趣事,有时会提及过往。我也曾想过回信告知师父的死讯,然而提笔便觉前尘种种扑面而来,悲从心生难以自禁,此事便不了了之。近来竟觉来信一年较一年孤苦许多。或许他在就知道师父已不再多年了吧……

暮至闲逸居,微雨,借宿一夜,明日入蜀。



ps:麦问我为什么夏朝会出现同是天涯沦落人这句诗,装死……


[ 本帖最后由 慕娉婷 于 2011-9-20 21:15 编辑 ]

476

活跃

1513

人气

60

军饷

从者云集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527
8#
 楼主| 发表于 2011-9-20 21: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黑龙江
叹气,终于——快要——进入剧情了么……
真是悲剧,拖得我都不想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